企業及財務資訊(資料截至上一個交易日)由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 上市公司公告由報價王科技國際有限公司提供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鋒投有限公司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之處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新聞
日期 |
內容提要
|
---|---|
2021/02/05 | |
2020/12/18 | |
2020/12/03 | |
2020/09/15 | |
2020/08/06 | |
2020/08/05 | |
2020/06/29 | |
2020/06/02 | |
2020/04/07 | |
2020/04/06 | |
2020/04/06 | |
2020/04/06 | |
2020/04/04 | |
2020/03/31 | |
2020/03/31 | |
2020/03/20 | |
2020/03/12 | |
2020/02/27 | |
2020/02/13 | |
2020/01/07 | |
2019/11/29 | |
2019/11/19 | |
2019/10/28 | |
2019/10/14 | |
2019/08/29 | |
2019/08/28 | |
2019/08/26 | |
2019/08/13 | |
2019/07/29 | |
2019/07/29 | |
2019/07/28 | |
2019/07/28 | |
2019/07/26 | |
2019/06/11 | |
2019/05/29 | |
2019/04/16 | |
2019/04/12 | |
2019/04/09 | |
2019/03/28 | |
2019/01/24 | |
2019/01/23 | |
2019/01/02 | |
2018/12/28 | |
2018/11/22 | |
2018/10/28 | |
2018/09/13 | |
2018/08/29 | |
2018/07/03 | |
2018/05/28 | |
2018/03/27 | |
2018/03/27 | |
2018/03/14 | |
2018/03/05 | |
2018/02/12 | |
2018/02/02 | |
2018/01/29 | |
2018/01/23 | |
2018/01/17 | |
2017/11/15 | |
2017/08/30 | |
2017/08/30 | |
2017/08/30 | |
2017/08/29 | |
2017/07/21 | |
2017/05/26 | |
2017/05/23 | |
2017/05/23 | |
2017/04/11 | |
2017/04/10 | |
2017/03/31 | |
2017/03/31 | |
2017/03/30 | |
2017/03/29 | |
2017/03/03 | |
2017/02/27 | |
2017/02/23 | |
2016/12/21 | |
2016/12/21 | |
2016/11/07 | |
2016/09/30 | |
2016/09/26 | |
2016/09/26 | |
2016/09/20 | |
2016/09/15 | |
2016/09/15 | |
2016/08/31 | |
2016/08/31 | |
2016/08/30 | |
2016/07/13 | |
2016/07/07 | |
2016/06/29 | |
2016/06/08 | |
2016/03/29 | |
2016/03/02 | |
2016/02/18 | |
2016/02/05 | |
2016/02/05 | |
2016/01/08 | |
2015/12/21 | |
2015/12/07 | |
2015/12/04 | |
2015/09/16 | |
2015/08/28 | |
2015/08/27 | |
2015/06/01 | |
2015/05/29 | |
2015/05/29 | |
2015/05/18 | |
2015/03/30 |
評論
2018/01/17 | 岑智勇 Sam Sam | 恒指創收市新高 高位或回軟 |
更多
企業資訊
年結
(MM/YYYY)
(MM/YYYY)
營業額
港元('000)
港元('000)
按年變動
(%)
(%)
純利
港元('000)
港元('000)
按年變動
(%)
(%)
經調整
每股盈利
港元
每股盈利
港元
按年變動
(%)
(%)
經調整
每股派息
港元
每股派息
港元
市盈率
(倍)*#
(倍)*#
週息率
(%)*#
(%)*#
派息比率
(%)
(%)
經調整
每股賬面資產淨值
港元
每股賬面資產淨值
港元
價格/賬面
(倍)#
(倍)#
2019/12/31
107,482,611
-10.17
13,338,983
8.88
0.350
6.88
0.112
4.41
7.30
32.16
4.207
0.37
2018/12/31
121,859,839
-10.84
12,478,010
-39.53
0.327
-42.63
0.108
4.71
7.03
33.09
4.034
0.38
2017/12/31
144,077,564
30.96
21,752,305
16.83
0.570
19.37
0.170
2.70
11.04
29.83
4.029
0.38
2016/12/31
102,344,460
16.40
17,320,872
10.58
0.478
3.40
0.140
3.23
9.08
29.30
3.451
0.45
2015/12/31
93,996,879
31.70
16,744,596
17.92
0.462
12.52
0.136
3.34
8.83
29.43
3.349
0.46
* 化作年計 # 以最後收市價計算

業務回顧 - 截至2020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本集團主要業務分部包括:(1)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包括圍繞不良資產開展的債權資產經營、債轉股資產經營、其他不良資產經營與受託經營業務等;(2)金融服務業務,包括銀行、證券、期貨、公募基金、信託、租賃和保險業務等。
不良資產經營業務
本集團的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包括:(1)收購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的不良債權資產,並進行管理和處置;(2)投放、管理和處置債轉股資產;(3)通過綜合經營方式開展不良資產業務,如對問題機構和問題資產進行重組、特殊機遇投資等;及(4)受託經營業務。
不良資產經營為本集團的主要業務,是本集團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佔本集團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6.0%和65.0%,稅前利潤佔本集團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78.4%和70.6%。
不良債權資產的收購來源
本公司的不良債權資產按照收購來源分類主要包括:(1)來自銀行的不良貸款和其他不良債權以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資產(「金融類不良資產」);(2)來自非金融機構的應收賬款等(「非金融類不良資產」)。
金融類不良資產
本公司收購的金融類不良資產主要來自於銀行出售的不良貸款和其他不良債權資產,這些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和外資銀行等。
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是本公司收購不良債權資產的來源之一。
非金融類不良資產
本公司收購的非金融類不良資產主要為非金融企業持有的,以及各類金融機構作為中間人受託管理形成的不良資產,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企業債券、委託貸款及信託貸款等。
不良債權資產的經營模式
本公司不良債權資產的經營模式主要包括:(1)收購經營模式;(2)收購重組模式。
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
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是指本公司通過參與競標、競拍、摘牌或協議收購等方式從金融及非金融機構收購的不良債權資產。本公司根據資產的特點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運用多種處置手段,包括債權重組、債轉股、資產置換、以股抵債、訴訟追償、出售等,最大化提升資產價值,實現現金回收。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採取有效措施應對不良資產市場新變化,持續推動收購經營類業務高質量發展。在資產收購方面,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把握節奏,發揮在不良資產估值定價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審慎展業,合理報價,實現有效投放;在資產處置方面,本公司持續加強資產分類管理,深化處置渠道建設,提升周轉效率,夯實現金回收,實現了較好的淨收益。
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
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主要來自非金融企業。收購時,本公司與債權人及債務人三方達成協議,向債權人收購債權,同時與債務人及其關聯方達成重組協議,通過確定還款金額、還款方式、還款時間及擔保抵押等一系列的重組安排,幫助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實現債權回收並取得目標收益。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緊緊圍繞問題資產和問題機構,做好做精不良資產業務,持續推進收購重組類業務結構優化調整和模式升級換代。一是在穩固現有業務基礎上,加大對穩健收益業務和創新業務的投入,在防控疫情的宏觀形勢下,積極拓展國企主輔剝離、地方特色產業龍頭紓困、優勢煤炭企業債務風險化解、大型企業集團危機救助及破產重整投資、聯合盤活問題地產項目等業務領域;二是強化客戶中心戰略,強化總對總客戶營銷,聯合優勢產業投資人,捕捉重大業務機遇,努力營造「大不良」生態圈;三是堅持審慎有效投放,加快低效資產盤活處置,持續優化資產配置,推動收購重組類業務高質量發展。
債轉股資產經營
本公司通過債轉股、以股抵債和其他不良資產經營相關的交易獲取債轉股資產。
債轉股資產收益
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債轉股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4,416.2百萬元和984.3百萬元,其他核算方式下實現的收益分別為772.3百萬元和501.8百萬元。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繼續深入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把握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債轉股等政策機遇。一是進一步加大存量債轉股項目退出力度,加快上市股權資產處置;二是持續推進市場化債轉股業務,部分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在支持實體經濟降槓桿的同時,本公司在市場化債轉股領域的專業品牌形象進一步鞏固。
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本集團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主要指除不良債權資產經營業務和債轉股業務以外,通過綜合經營方式開展的投資業務。該類業務採用以固定收益為主、浮動收益為輔的收益方式,兼具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風險特徵。本集團主要通過本公司、信達香港、信達投資和中潤發展開展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本公司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本公司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是指本公司圍繞問題機構救助和問題資產盤活,通過私募基金、信託計劃、資管計劃等方式,運用自有資金投入特定標的,以化解投資標的風險同時獲取相應投資收益為主要目的的投資業務,主要包括固定收益類資管產品投資、證券化產品投資和債券投資等。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本公司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1,239.6億元和1,425.3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48.2億元和25.6億元。
信達香港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信達香港採取「不良資產主業+投資銀行業務」模式,通過加強與集團總部及境內分公司、子公司的協同,重點發展有跨境需求的不良資產、問題機構的重組業務,以及參與產業轉型升級等國家政策支持的相關跨境產業重組、跨境併購、境外交割等投融資項目。主要業務類型包括問題機構、問題資產重組類業務,中資金融機構境外不良貸款收購處置業務,中資離岸違約美元債收購重組業務,支持集團戰略客戶全球資源整合類業務等。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信達香港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441.0億元和463.0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信達香港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16.0億元和13.7億元。
信達投資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信達投資堅守「大不良」主責主業方向,深化「不良資產投資」定位,通過股債結合、資源整合、主動管理及聯合產業投資人等方式,大力推進不動產領域問題資產、問題機構實質性重組,主動開展棚改、舊改等違約和危機事件的處置救助,穩妥參與國有企業主輔分離、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處僵治困」,審慎介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紓困業務,持續提升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在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形成了比較優勢明顯、協同有效有力、風險管控有為、財務結構健康的經營特色。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信達投資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540.0億元和542.0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信達投資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21.0億元和19.0億元。
中潤發展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中潤發展憑藉在企業託管及破產清算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品牌優勢,專注於企業破產重整和危困企業救助,成立專門平台為困境企業提供破產程序中破產費用與債務融資。聚焦問題機構投資,採用託管、清算、重整等手段深挖企業重組、重整等特殊投資機會,協同推進「大不良」業務開展。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中潤發展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24.2億元和24.5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潤發展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1.3億元和0.9億元。
其他投資
信達地產
信達地產發揮房地產專業優勢,致力於成為集團「大不良」業務的房地產專業平台。信達地產為集團涉房項目提供專業投後管理服務與專業諮詢服務,並通過股權併購、操盤代建等方式盤活涉房問題資產,挖掘並提升資產價值,為資產處置和變現提供有效渠道。
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信達地產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房地產銷售收入分別為49.1億元和96.1億元。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項目交付面積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
受託經營
本集團接受政府部門、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委託,對不良資產及問題機構提供受託經營服務。
受託不良資產經營業務主要由本公司進行,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受託經營不良資產餘額分別為181.6億元和114.0億元。
金融服務業務
本集團根據戰略規劃,有重點地發展能為拓展不良資產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持的金融服務業務,建立了涵蓋銀行、證券、期貨、公募基金、信託、租賃和保險等領域的協同金融服務平台,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金融服務業務收入佔本集團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5.3%和35.8%,稅前利潤佔本集團總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2.2%和29.3%。
銀行業務
本集團通過南商銀行(主要包括南商香港及南商中國)在香港和中國大陸開展銀行業務。
本集團高度重視南商銀行的業務發展,結合內外部經濟形勢和集團戰略,提出了將南商銀行發展成為集團賬戶管理平台、交叉銷售平台和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的總目標,同時將其作為集團協同和轉型發展增長點來帶動整個金融服務板塊發展。基於上述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南商銀行有效利用其在產品及客戶渠道等方面與本集團的高度互補性,全面落實轉型戰略,積極推進集團協同,持續強化風險防控,整體業績保持穩定,實現持續穩健發展。
資料來源: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 (01359) 中期業績公告
本集團主要業務分部包括:(1)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包括圍繞不良資產開展的債權資產經營、債轉股資產經營、其他不良資產經營與受託經營業務等;(2)金融服務業務,包括銀行、證券、期貨、公募基金、信託、租賃和保險業務等。
不良資產經營業務
本集團的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包括:(1)收購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的不良債權資產,並進行管理和處置;(2)投放、管理和處置債轉股資產;(3)通過綜合經營方式開展不良資產業務,如對問題機構和問題資產進行重組、特殊機遇投資等;及(4)受託經營業務。
不良資產經營為本集團的主要業務,是本集團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佔本集團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6.0%和65.0%,稅前利潤佔本集團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78.4%和70.6%。
不良債權資產的收購來源
本公司的不良債權資產按照收購來源分類主要包括:(1)來自銀行的不良貸款和其他不良債權以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資產(「金融類不良資產」);(2)來自非金融機構的應收賬款等(「非金融類不良資產」)。
金融類不良資產
本公司收購的金融類不良資產主要來自於銀行出售的不良貸款和其他不良債權資產,這些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和外資銀行等。
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是本公司收購不良債權資產的來源之一。
非金融類不良資產
本公司收購的非金融類不良資產主要為非金融企業持有的,以及各類金融機構作為中間人受託管理形成的不良資產,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企業債券、委託貸款及信託貸款等。
不良債權資產的經營模式
本公司不良債權資產的經營模式主要包括:(1)收購經營模式;(2)收購重組模式。
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
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是指本公司通過參與競標、競拍、摘牌或協議收購等方式從金融及非金融機構收購的不良債權資產。本公司根據資產的特點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運用多種處置手段,包括債權重組、債轉股、資產置換、以股抵債、訴訟追償、出售等,最大化提升資產價值,實現現金回收。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採取有效措施應對不良資產市場新變化,持續推動收購經營類業務高質量發展。在資產收購方面,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把握節奏,發揮在不良資產估值定價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審慎展業,合理報價,實現有效投放;在資產處置方面,本公司持續加強資產分類管理,深化處置渠道建設,提升周轉效率,夯實現金回收,實現了較好的淨收益。
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
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主要來自非金融企業。收購時,本公司與債權人及債務人三方達成協議,向債權人收購債權,同時與債務人及其關聯方達成重組協議,通過確定還款金額、還款方式、還款時間及擔保抵押等一系列的重組安排,幫助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實現債權回收並取得目標收益。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緊緊圍繞問題資產和問題機構,做好做精不良資產業務,持續推進收購重組類業務結構優化調整和模式升級換代。一是在穩固現有業務基礎上,加大對穩健收益業務和創新業務的投入,在防控疫情的宏觀形勢下,積極拓展國企主輔剝離、地方特色產業龍頭紓困、優勢煤炭企業債務風險化解、大型企業集團危機救助及破產重整投資、聯合盤活問題地產項目等業務領域;二是強化客戶中心戰略,強化總對總客戶營銷,聯合優勢產業投資人,捕捉重大業務機遇,努力營造「大不良」生態圈;三是堅持審慎有效投放,加快低效資產盤活處置,持續優化資產配置,推動收購重組類業務高質量發展。
債轉股資產經營
本公司通過債轉股、以股抵債和其他不良資產經營相關的交易獲取債轉股資產。
債轉股資產收益
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債轉股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4,416.2百萬元和984.3百萬元,其他核算方式下實現的收益分別為772.3百萬元和501.8百萬元。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繼續深入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把握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債轉股等政策機遇。一是進一步加大存量債轉股項目退出力度,加快上市股權資產處置;二是持續推進市場化債轉股業務,部分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在支持實體經濟降槓桿的同時,本公司在市場化債轉股領域的專業品牌形象進一步鞏固。
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本集團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主要指除不良債權資產經營業務和債轉股業務以外,通過綜合經營方式開展的投資業務。該類業務採用以固定收益為主、浮動收益為輔的收益方式,兼具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風險特徵。本集團主要通過本公司、信達香港、信達投資和中潤發展開展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本公司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本公司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是指本公司圍繞問題機構救助和問題資產盤活,通過私募基金、信託計劃、資管計劃等方式,運用自有資金投入特定標的,以化解投資標的風險同時獲取相應投資收益為主要目的的投資業務,主要包括固定收益類資管產品投資、證券化產品投資和債券投資等。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本公司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1,239.6億元和1,425.3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48.2億元和25.6億元。
信達香港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信達香港採取「不良資產主業+投資銀行業務」模式,通過加強與集團總部及境內分公司、子公司的協同,重點發展有跨境需求的不良資產、問題機構的重組業務,以及參與產業轉型升級等國家政策支持的相關跨境產業重組、跨境併購、境外交割等投融資項目。主要業務類型包括問題機構、問題資產重組類業務,中資金融機構境外不良貸款收購處置業務,中資離岸違約美元債收購重組業務,支持集團戰略客戶全球資源整合類業務等。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信達香港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441.0億元和463.0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信達香港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16.0億元和13.7億元。
信達投資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信達投資堅守「大不良」主責主業方向,深化「不良資產投資」定位,通過股債結合、資源整合、主動管理及聯合產業投資人等方式,大力推進不動產領域問題資產、問題機構實質性重組,主動開展棚改、舊改等違約和危機事件的處置救助,穩妥參與國有企業主輔分離、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處僵治困」,審慎介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紓困業務,持續提升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在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形成了比較優勢明顯、協同有效有力、風險管控有為、財務結構健康的經營特色。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信達投資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540.0億元和542.0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信達投資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21.0億元和19.0億元。
中潤發展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
中潤發展憑藉在企業託管及破產清算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品牌優勢,專注於企業破產重整和危困企業救助,成立專門平台為困境企業提供破產程序中破產費用與債務融資。聚焦問題機構投資,採用託管、清算、重整等手段深挖企業重組、重整等特殊投資機會,協同推進「大不良」業務開展。
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中潤發展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投資餘額分別為24.2億元和24.5億元。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潤發展的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收入分別為1.3億元和0.9億元。
其他投資
信達地產
信達地產發揮房地產專業優勢,致力於成為集團「大不良」業務的房地產專業平台。信達地產為集團涉房項目提供專業投後管理服務與專業諮詢服務,並通過股權併購、操盤代建等方式盤活涉房問題資產,挖掘並提升資產價值,為資產處置和變現提供有效渠道。
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信達地產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房地產銷售收入分別為49.1億元和96.1億元。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項目交付面積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
受託經營
本集團接受政府部門、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委託,對不良資產及問題機構提供受託經營服務。
受託不良資產經營業務主要由本公司進行,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受託經營不良資產餘額分別為181.6億元和114.0億元。
金融服務業務
本集團根據戰略規劃,有重點地發展能為拓展不良資產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持的金融服務業務,建立了涵蓋銀行、證券、期貨、公募基金、信託、租賃和保險等領域的協同金融服務平台,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2019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金融服務業務收入佔本集團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5.3%和35.8%,稅前利潤佔本集團總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2.2%和29.3%。
銀行業務
本集團通過南商銀行(主要包括南商香港及南商中國)在香港和中國大陸開展銀行業務。
本集團高度重視南商銀行的業務發展,結合內外部經濟形勢和集團戰略,提出了將南商銀行發展成為集團賬戶管理平台、交叉銷售平台和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的總目標,同時將其作為集團協同和轉型發展增長點來帶動整個金融服務板塊發展。基於上述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南商銀行有效利用其在產品及客戶渠道等方面與本集團的高度互補性,全面落實轉型戰略,積極推進集團協同,持續強化風險防控,整體業績保持穩定,實現持續穩健發展。
資料來源: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 (01359) 中期業績公告
主要股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58.00%)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14.05%)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14.05%)
公司秘書:
艾久超
核數師: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主要往來銀行: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發展銀行
中國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民生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工商銀行
北京銀行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發展銀行
中國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民生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工商銀行
北京銀行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律師:
霍金路偉律師行
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
中倫律師事務所
海問律師事務所
方達律師事務所
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
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
中倫律師事務所
海問律師事務所
方達律師事務所
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
公司註冊地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主要營業地點:
香港中環干諾道中一號友邦金融中心十二樓
股份過戶登記處:
香港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 [電話: (852) 2862-8628]
公司網址:
電話:
(86 10) 6308-0000
傳真:
(86 10) 6308-0266
核數師變動
宣佈日期
核數師名稱
原因
2015/12/31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委任
2015/12/31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委任
公司秘書變動
宣佈日期
公司秘書名稱
原因
2019/05/10
魏偉峰
辭職
2016/05/10
張衛東
辭職
2016/05/10
艾久超
委任
2013/11/28
張衛東
委任
2013/11/28
魏偉峰
委任
董事任職變動
宣佈日期
董事名稱
職務
原因
2020/11/20
王紹雙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20/08/21
張玉香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20/02/26
袁弘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20/02/13
張衛東
總裁
委任
2019/11/14
林志權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9/10/28
陳孝周
總裁
辭職
2019/10/08
陸正飛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9/06/25
張祖同
獨立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9/06/25
許定波
獨立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8/08/14
侯建杭
執行董事
辭職
2018/08/14
張子艾
執行董事
委任
2018/07/27
肖玉萍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8/07/16
何傑平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8/07/16
徐瓏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8/07/16
李洪輝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8/07/16
宋立忠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7/04/13
張國清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7/03/15
劉沖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6/11/18
盧聖亮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6/11/18
邱東
獨立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6/11/18
李錫奎
獨立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6/10/26
朱武祥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6/10/26
孫寶文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6/09/14
臧景范
總裁
辭職
2015/01/20
許志超
副總裁
辭職
2014/08/14
宋立忠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4/08/14
李洪輝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4/08/14
尹伯欽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4/08/14
王淑榮
非執行董事
辭職
2013/11/28
邱東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許定波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盧聖亮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臧景范
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李錫奎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張祖同
獨立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許志超
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王淑榮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袁弘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肖玉萍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尹伯欽
非執行董事
委任
2013/11/28
侯建杭
執行董事
委任
公司名稱變動
宣佈日期
新名稱
原有公司名稱
港交所採納日期
公司採納日期


免責聲明: 鋒投有限公司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之處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